返回

维校的三好学生

首页

第149章 各回各家

到了大爻内,是那些世家大族愿意花费百金买上一注的“必需品”,都是用于在宗祠内作为香烛,供奉祖上。

而此时殿堂上琉璃瓦虽然少,但是明珠众多,且蓝紫红三色珊瑚异常夺目。这些从海中取得的珍奇,也是修术修法的上品。

赵诚是允许这些资源被南下商人带着去买卖的,用来换取粮食,布匹,酒精;但是,武飞不允许大爻内地人买。

但是昊国那边,凡是带了“违禁交易品”的商人,在返程时候全都被武飞劫下来了。

…武飞对赵诚:用兵我比不过你,论局面,你比我难得多…

37年,武飞开始整训东市军和武家北路军,虽然两队兵马都是武飞带过的,但是由于双方水土方言不同,所以相互间还有隔阂,

为此武飞将全军分成两组,随机抽签,分组组队,演练炮术和攻城战术配合。

这种强行把两支部队捏合成一支队伍的情况,在旧军队体系下是做不到。

因为兵和队督是绑定死的,相互之间命令传达都是独一无二的。

旧式军队的士兵们只能适应他们原本队督们发号施令的习惯;十几年前,在武家老军中,当队督们语气变化时,下面军士就知道命令的轻重缓急。

但是在新军体系中,随着操典构建完善,命令体系统一;现在在合并过程中,下面士兵们能从陌生队督们的口中,获得他们熟悉的指令,也就能够有效指挥了。

这就是新军部队和旧军部队种种差距中,非常不起眼,却相当关键的一个差距。

在校场上连续十几日的精神注入后,士兵们渐渐对陌生队督口音不同但标准相同的口令熟悉了。

随着旗帜和指令下达,成排弩箭齐射、投石车抛射演练后,最终结果证明:武恒羽军队和东市军在交换士官后,战斗力虽然有所下降,但下降都只是在两三成之内,完全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。

话说,武飞通过情报也知晓,赵诚那儿也拿到自己的操典,开始一系列的尝试改良。

注:赵诚拿到竹简后秉烛看了三天三夜,给出的评价是法家奇才。

要说自己的练兵之法被赵诚摸索,武飞对此一点都不芥蒂,那是假的,但也没有那么畏惧。

武飞:我还是那句话,赵诚的短板不是用兵,而是“小国难奉大将”。

…互掏,掏的都是弱点…

而在燕地的大营中,赵诚面对龙裔传来的调他去西线的旨意,一言不发,但双目中充满了失望。

赵诚:”本欲辅君成大业,奈何君王视我为豺狼。“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