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八十七章 中东
在区域的矛盾,无关意识形态,完全是国家利益上的冲突,毕竟原本这一地区是沙俄的势力范围,苏联从战略还有经济层面考虑,也希望加强对当地的影响。
战略上苏联同样希望打通波斯湾出海通道,获得出海口,带动其南部区域,包括高加索,中亚等地的发展,同时巩固其国土安全。
经济上,这里是沙俄的传统工业市场,尤其北部里海沿岸贸易,苏联也继承了这一点。
但是,东非显然也不可能因此就对苏联让步,尤其是世界经济危机下,东非亟需开拓海外市场的大背景下。
更简单点说,苏联和东非两个工业国竞争着一处商品市场,是两国的主要矛盾之一,这在沙俄时代其实就已经出现苗头。
东非作为印度洋沿岸大国,对中东,中亚和南亚三处市场,向来都有所觊觎,只不过东非崛起的时间太晚,此前,这些地区早就已经被各国瓜分,尤其是英国和俄国两个国家。
为了方便理解,这里把中东,中亚还有南亚,统称为“大中东”地区,前世美国就有一个“大中东民主计划”。
在19世纪,东非因为国力问题,是无力开拓大中东市场的,因此当时,东非选择了折中方案,即扶持阿曼人(桑给巴尔人)作为中间商,通过他们的渠道,把东非的商品售卖到大中东各地。
其中就包括英国和俄国的势力范围,甚至是中亚地区。
但是,这种方式展开的贸易,规模终究有限,毕竟英国和沙俄等国家,可是将这里视为自己的“盘中餐”,不可能轻易和其他人“分享”。
一直到本世纪初,东非的军事力量进入波斯湾区域后,东非对当地的贸易才更进一步发展。
而也正是因为军事上的扩张,英国才在一战后愿意把波斯西北地区交给东非。
德黑兰,东非大使馆。
今天东非驻波斯大使维尔茨收到一份来自本土的信件,这份信件由东非中央政府发出,并且最终邮递到维尔茨大使手上。
在阅读完信件后,维尔茨把德黑兰的东非外交人员叫过来开会。
维尔茨说道:“诸位,关于我们之前所提到的一些建议,已经通过了国内的审批,并且作出了回复。”
“帝国认为当下波斯的情况复杂,并且时代也已经发生变化,因此我们应该转变在波斯的外交策略。也就是复制帝国在南美的经验,尽可能的通过经济合作的方式,来维持帝国在当地的利益。”
“避免掺和波斯各方政治势力,党派,民族,宗教间的矛盾,在不触犯帝国核心利益的前提下,可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