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章 舌战雷霆
非但不感怀,反视我为怯,如饿狼见肥羊,又当如何?”
“罗扶国的元彻,初即位时亦曾上表称臣,我朝赏赐不绝,可谓怀柔至矣,然其羽翼稍丰,便悍然入侵,我军将士至今尸骨未寒,此等教训,莫非宰相忘了?”
罗扶国对大衍一直虎视眈眈,罗扶国土小,但军备不弱,大衍国土广袤,经济繁兴,战力却不敌罗扶。
那个时候,大衍最怕的就是开战,因为一旦开战就意味着割地赔款。
直到后来陆铭章执管军政,坐上枢院的头把交椅,这种一面倒的败绩才开始转变。
犹记得大衍同罗扶的那一战,大衍胜了,虽是胜得艰难,但它是一个点,一个大衍打翻身仗的转折。
举国上下欢呼。
当年,在军士们于前线拼死捕杀之时,作为枢密使的陆铭章在后方并不轻松。
首先与前线统帅制定并协调作战布局。
作战中要确保军兵运输,征调、训练,保兵力不断。
最重要的还有粮草、军械供给和财政支持,更要掌控全局态势,获取情报,从而分析传递。
总之,军事后勤,战略协调,政治维稳面面需顾到并调节好。
而陆铭章便是众军在前线可以放手一搏的最根本保证,这也是为何,他在大衍有如此大的威慑力。
如今,陆铭章将陈年之事提及,全场噤声,更有老臣面露痛色。
众武将体内热血翻涌如江潮,以陆铭章为首,只要他在,武将的荣耀和利益就不会被侵蚀。
余信面上再也维持不住和气的笑,气得胡须吹起:“陆枢密!此乃中秋佳宴,何必提及此等伤心旧事,惊扰圣驾!”
此时,一直未曾开口的赵太后,出声道:“无妨,陆相也是居安思危,为我大衍尽心着想。”
说罢,一双明亮的双目看向陆铭章。
陆铭章端坐,向小皇帝拱手再行一礼。
“陛下,非是臣欲扫雅兴,实乃国需整军以御外,宰相称加强边备为“徒耗国力”,臣不敢苟同。”
陆铭章话不带歇,一连道出。
“敢问宰相,是每年投入些许钱粮于边防,以保社稷安泰代价大?还是待敌寇破关而入,生灵涂炭,届时再倾举国之力御敌,代价更大?”
“‘不尽知用兵之害者,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’宰相只见用兵之‘害’,却不见备战之‘利’,岂非一叶障目?”
余信被陆铭章一连诘问,逼得语气打结:“你……老夫并非不言兵,而是主张量力而行!如今国库……”
不待他说完,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