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1977,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

首页

第482章 教授三问,心服口服

人初到,询问此地名称,有渔民或指路人答曰‘hong kong’指岛屿,英人遂误以为该港湾名为‘hong kong’,并在官方文件上记载为‘hong kong bay’香港湾,后渐成‘香港仔’,实为地名传承过程中的一个美丽误会。石排湾之名,后来指代了更内湾的区域。”

回答精准到位,点出了旧称与新称的演变关系。

李教授眼中闪过一丝讶异的神情,他也没想到柳茹梦连“石排湾”这个旧称和误会的来历都说得如此清楚。

要知道,他前不久还在课堂上用这个问题,考校了一番自己的研究生们,却没有一个人答得出来。

由此可见,柳茹梦对港岛历史和地名的掌握,的确是有相当的功力。

问完第一个问题,李教授其实就已经不怀疑柳茹梦刚刚答题是真实的实力了。

但是他还想看看,柳茹梦到底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是多少。

于是,他便稍作思索,便立刻抛出第二个更冷门的问题:

“答得好。第二问:西贡‘大浪西湾’名称中的‘大浪’,具体指的是什么自然现象或地理形状?”

柳茹梦微微一笑,立刻答道:

“李教授,这‘浪’字,并非指海浪之浪。在本地土话发音中,它更贴近‘垅’或‘塱’之意,指开阔的河谷盆地。

大浪西湾地处西贡半岛东岸,背靠蚺蛇尖、田尾山等,面向一望无际的大海,其内陆有相对开阔平坦的河谷地延伸入海,故名‘大浪西湾’,意指开阔盆地入海之湾。”

这个答案不仅正确,点明了字音与字义的本地化差异,还具体描述了地形,甚至补充了李教授故意忽略的细节。

如此一番,连李教授的脸上,严肃的表情都渐渐被惊讶代替。

现场观众们更是也听得入神,不少本地人都露出了“原来如此”的表情。

李教授深吸一口气,抛出了他认为最冷门的问题:

“第三问!新界‘打鼓岭’地区,‘打鼓岭’三字的由来,民间有几种说法,但公认较接近史实的一种,与哪种具体活动或工具相关?请详述!”

这个问题难度极大,很多本地人也只知道名字,不清楚确切由来,众说纷纭。

柳茹梦略微思索了两秒,然后清晰流畅地开口:

“‘打鼓岭’的得名,有传因风水形似大鼓,或说曾有军队驻守击鼓报时。但依据咸丰年间,1850年代的新安县,今宝安县和香港新界,《官富司管属村庄名册》这份重要历史文献记载,其中明确将‘打鼓岭’记为‘打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