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85章 君臣论国策(下)
“这第二件必须要做之事,便是——修路!”
“此事之利,无需朕多言。”
“诸位在奉国亲眼所见,水泥官道贯通南北,于调兵遣将、粮秣转运、商旅往来诸般事宜上,带来何等便利。”
“我们要做的,便是将此等道路修遍大庆的每一个角落,将南北东西紧密联结,如人之血脉,畅通无阻!”
他目光灼灼,扫视群臣:“唯有如此,四京之制方能真正运转自如,朝廷政令可迅速通达四方,王师亦可朝发夕至,奔赴任何一处边陲险隘。”
“届时,许多边镇便无需常年囤积重兵,可节省无数粮饷,用于民生建设或开拓进取。”
“此乃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之伟业!”
殿内众臣,除杜辅臣外,皆是深以为然。
他们太清楚奉国境内那条水泥路,给奉国带来多大的改变了。
那不仅是商业繁荣的动脉,更是军队机动的命脉,是奉国能迅速崛起的基石。
有此路网,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将空前加强,皇帝的政令才能真正渗透到疆域的每一寸土地。
唯有杜辅臣眉头紧锁,沉吟片刻,还是出列奏道:“陛下,修筑如此规模之道路,所需钱粮民夫必是天文数字,如今国库怕是......”
他虽未明言,但意思很清楚。
新朝初立,百废待兴,南方战事未平,哪里来的余财进行如此浩大的工程?
如今的大庆可是缺钱啊。
庆帝的文治倒是差强人意,虽然这十几年存了些钱,但连年天灾花销也不少。
而伪帝拿下又带走了很多财富,如今的帝都库房都是空空如也。
李彻点了点头,但语气依旧坚定:“杜相所言甚是,修路确需巨资,然其长远之利,远超眼前之耗费。”
“路通则商兴,商兴则税增,民富则国强,此乃良性循环。”
要想富,先修路,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。
其实修路的本质就是连接,连接军事、连接政治、连接经济。
而修路看似花的钱多,实际上财富并没有蒸发,而是转移到提供建材的商贾,修路的民夫身上了。
李彻见识过后世交通发达,带来的种种红利。
他话锋一转:“至于花费......杜相不必过于忧心,奉国历年积攒,尚有些许余财可供支应。”
“若实在不够......”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一众奉国文武:“朕,自会去周边‘友邦’处化缘一番。”
“想当年,契丹、高丽、室韦、倭国,皆曾慷慨解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