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隆庆中兴

首页

第1687章 分科取士擢人才(四)

,张居正正式看到了这点,所以才通过密疏的方式向朱载坖建议,要采取折中的办法。

朱载坖也当然那明白张居正的意思,朱载坖问道:“以张师傅之见,明法、明算两科,应该如何安排?”

对于这个问题,张居正早就有了一整套的办法,首先,张居正认为,明法、明算两科出身要予以限制,现在进士出身不过八品,明法、明算肯定是要是更低才行,这样才能够保证科甲的绝对主导地位,在这点上,朱载坖也是同意的,科举现在是毕竟是大明的正途出身,当然是要和明法、明算相区别的。

张居正认为,明法可给正九品出身,明算可给从九品出身,虽然出身低微,但是也比吏员要好,毕竟是官,这点已经超过了很多人了,所以朱载坖对于这个提议并没有反对,朱载坖自己也很清楚,在科甲出身的官员们看来,不管是明法还是明算,其实都是杂流出身,比之举人还不足,也就比吏员出身的好强一点。

对于这个安排,朱载坖认为并不过分,同时在考试科目上张居正认为虽然是明法、明算,主要以考察对于法律和算学专业知识为主,但是儒学也必不可少,张居正认为,要以儒学定去留,专科定高下,也就是说,对于儒学不能达到标准的人,即便是他的法律或者算学考的再好,也不能录取,而在排名的时候,可以按照他们的专业成绩来排名,如此以来,尽可能减少对于明法、明算对于科甲的冲击。

朱载坖并没有立即表态,还是请张居正继续陈述意见,张居正认为,现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际,等到开科取士,在经过培训,分配职务,已经是数年过去了,朝廷等不了这么漫长的时间,为了弥补朝廷的人才匮乏情况,应该从进士、举人中选拔愿意学习明法、明算科的人,送国子监、律例馆等地培训之后,经过考核,授予相应的职务,然后到朝廷任职。

同时张居正还提出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,就是限制明法、明算科出身的官员品级,这其实也是大明的惯用套路了,在大明初年,吏员出身升任部堂者也大有人在,但是从科举成为大明官员出身的主流之后,对于大明来说,就逐渐开始限制非科举出身的官员职务了。

从宣德以后,吏员出身的没有再担任部堂的了,即便如况钟这样天下闻名的清官,虽然官加三品,其实还是不过一任知府,实际上是干的四品知府的活,其他人基本上都没有四品的可能了。

现在大明对于吏员出身的官员,默认的潜规则就是不过官不过五品,位不及同知,基本上主要是以通判,布政司参议,按察佥事为他们宦海生涯的顶点。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