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非洲创业实录

首页

第一百八十六章 世界第四工业强国

东非的出现,使得美国世界第一工业大国易手,而且东非在工业领域有两亿的国内市场,产业链更加完整齐全,其中不少新兴产业,诸如汽车,石油,拖拉机,电力,通信业对美国产业发展造成了极大压力。

以汽车产业为例,前世一战后,美国的汽车产业独霸全球市场,在1920年美国汽车产量就占到了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以上,同时期,欧洲汽车制造业还在以手工小作坊为主,根本无力和美国竞争。

本时空里,东非则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大国,常年汽车产业排在世界首位,同时在高端汽车产业,东非和德国几乎瓜分了大部分市场。

与汽车产业息息相关的石油工业领域,东非同样成为美国的强有力竞争对手,通过部署南洋,南美的石油资源开发,从而和美国展开竞争,这还是东非尚未开发中东殖民地的情况下。

东非和美国对海外石油产地的竞争,这也加速了美国石油企业和苏联的合作,苏联巴库油田的大部分进口设备就来自美国,小部分来自英国和东非。

但是,英国在石油炼化技术上远远落后于东非和美国,而英国已经是欧洲最重要的成品油生产国之一了,另外一家则是德国,但是德国缺乏油田和进口渠道,同时对苏联出口限制和禁运最为严格,因此,苏联很难获取德国方面的石油开采设备和炼化技术。

至于法国的石油产业发展,并不足以给苏联提供经验,一战前法国石油几乎完全依赖进口,一直到1924年法国才成立“法国石油公司”,支持法国在海外的石油开采,试图打破东非,美国和英国石油巨头的垄断。

而苏联好歹继承了沙俄的部分石油工业,虽然沙俄石油工业依赖外资投入建设,但是苏联的逆向工程做的还是很不错的,培养了一大批相关人才,这也是二十年代苏联能够对巴库等油田复产的重要原因。

一五计划期间,苏联更是从美国等国家汲取了大量先进设备和技术,这让如今苏联石油工业迈入世界第一梯队。

原本苏联就有沙俄石油工业的底子,再通过技术引进借鉴,加上自力更生和创新,苏联石油工业发展起来也就不足为奇。

弗里德里希说道:“苏联一五计划取得如今成绩,美国,英国和法国在其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,尤其是英国和法国,他们甚至抛开了一部分意识形态领域的偏见,对苏联进行扶持。”

“这应该是两国出于对德国的忌惮,所以做出的选择,而美国在经济危机之前,对苏联的态度相对强硬,但是1929年以后,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。”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