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八十六章 世界第四工业强国
恩斯特对于现在资本主义世界国家和苏联的态度也颇感有趣,前世,一战后,反苏的主力是英法两国,而德国暗地里和苏联进行合作。
现在却反了过来,英法成了苏联发展的重要推手,而德国成了苏联发展的最大障碍。
他感慨道:“这就是地缘政治,一个强大的德国,还有其背后的同盟国阵营,足以让整个欧洲感觉恐惧,甚至不逊色于苏联这个红色帝国。”
“英法两国大概率是想通过加强苏联,进而维持欧洲的平衡,尤其是压制德国的发展,最好能让德国和苏联直接对抗。”
“否则再和德国打一次世界大战,英国不好说,法国是肯定感到不安和不自信的。”
德国和法国的历史恩怨,几乎没有化解的可能性,但是法国很有自知之明,如今他们不可能是德国的对手,现在唯一能给他们慰藉的,也就只有马奇诺防线了。
马奇诺防线也无法给予法国百分百的信心,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远比前世还要强大的德国,尤其是本时空20世纪二十年代,经历了战后“黄金时代”的德国,工业实力更是得到极大加强。
所以,法国暗地里支持苏联,就成了必然结果,要知道当年苏联成立,可是赖掉了沙俄的大量债务,也直接导致了协约国在一战的失利。
这笔账下来,法国怎么可能不仇视苏联,但是法国还是从大局出发,扶持苏联工业发展,这显然意味着法国对德国更感到恐惧。
英国也有类似的考虑,为了维持欧洲的平衡,英国盯紧了德国和苏联两个欧洲大陆最重要的国家,谁强打压谁,这是英国的一贯做法,目前来看,德国显然是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。
因此,在法国不堪重用的情况下,英国也只能有限的支持苏联,试图引发苏联和德国对抗。
不过,英国显然不像法国那样放的开,因为苏联和英国有直接的利益冲突。
这个利益上的冲突主要集中在中亚和南亚两个地区,也就是阿富汗和印度,就拿近期印度国内来讲,在印度已经出现了印度工党,同时苏联和印度民族独立分子的态度也暧昧不清。
这实际上就是原沙俄和英国在地缘战略冲突上的延续,苏联同样觊觎南亚的出海口,即便不直接占领,也会扶持代理人,盟友,或者傀儡实现这一点。
这并非是对苏联的污蔑,而是前世真实发生过的,就比如尼赫鲁时代,苏联和印度的合作,几乎是帮助印度建立了一套工业体系,并且大量出口武器装备给印度,除此外还有阿富汗战争这个案例。
不管苏联是出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