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章 1933年贸易形势
大利亚,巴西等等。
这些国家中,大部分分布在美洲,然后是大洋洲,也就是除了美国和加拿大以外,就属东非距离苏联的距离最近。
但是,美国和加拿大的粮食出口优先供应西欧地区,也就是英法德这些国家,而在中东欧市场,东非的竞争力就更强了,东非和苏联粮食的贸易,甚至可以溯源到沙俄时代。
依托苏伊士运河和黑海航线,东非的商品可以直接输送到苏联西南部黑海沿岸,并且再经过苏联的河流向内陆开拓市场。
其中第聂伯河和顿河最终汇入黑海,经过顿河又可以转运伏尔加河直达里海,连接乌拉尔河。
从这里或许就可以看出为什么苏联和沙俄,一直都对君士坦丁堡(伊斯坦布尔)念念不忘了。
对于苏联最重要的三条河流,也就是伏尔加河,第聂伯河还有顿河,都连接黑海。
伏尔加河是其“母亲河”,也是整个苏联最重要的内河航道,连接莫斯科,喀山,斯大林格勒(伏尔加格勒)等大城市,前世其内河货运量占到俄罗斯的一半以上。
第聂伯河经过乌克兰,并且深入白俄罗斯地区,这些区域对苏联经济意义重大,1932年完工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更是大名鼎鼎,成为苏联工业化过程中的重要标志和象征。
最后是顿河,未来伏尔加-顿河运河建成后,苏联欧洲部分五海,也就是白海、波罗的海、里海、黑海、亚速海将全部贯通并且通航。
现阶段顿河虽然做不到这一点,但是它距离伏尔加河并不远,货物转运成本并不算高。
总而言之,因为苏联的河流走向还有人口,经济分布问题,导致进口东非粮食,能够惠及苏联更多的区域。
东非到黑海沿岸的距离,虽然比加拿大,美国到圣彼得堡的距离更远,可圣彼得堡缺乏苏联西南部的河流系统来支撑贸易的扩大。
而这还只是粮食出口方面,东非真正的优势,体现在经济作物领域,因为苏联纬度高,经济作物种类少,和东非农业的互补性反而更高。
从茶叶,咖啡,到热带果蔬,然后是烟草,橡胶等等,东非农产品在苏联的市场份额是无出其右的。
而在农业上,苏联对东非进口的多,反过来东非对苏联的矿产需求就比较大了,这也是两国“以物易物”贸易的重要基础。
至少,现阶段东非和苏联的贸易规模,还是处于上升趋势,对苏联的贸易也是东非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。
巴多格里奥总督对于东非的贸易情况并不清楚,但是他知道东非是意大利重要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