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隆庆中兴

首页

第1796章 盐利岂能轻易让(五)

味少苦,不及县东大池盐。俗言此池亢旱,盐即凝结,如遇霖雨,盐则不生。相对东池来讲,女盐池称为小池,又因含硝量大,又称硝池。虽亦产盐,但量少质差,管禁困难,多在东池遭灾不能生产时才开晒。

还有六小池,其分别名为永小、金井、贾瓦、夹凹、苏老、熨斗。虽然产盐质量不好,但是出产碱,也是朝廷所需要的物资,如果能够利用解池中的硝的话,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一件好事。

朱载坖想了一会之后说道:“现在恐怕再维持解盐原有的行盐之区,恐怕不太现实了。二位怎么看?”

其实这点王国光和庞尚鹏早就有所预料,解盐减产,是不争的事实,在这种情况之下,在保留解盐原有的行盐地区是不可能的,庞尚鹏也拟定了详细的规划,长芦盐行开封府等二十三县,山东盐行归德府属九县,并开封属仪、封等五县,同时相应的盐税也由长芦、河东两运司所负责,同时两运司一次性向河东运司五万元补偿,用处从盐商手中赎买盐引。

同时对于解盐,也要加以补偿,主要是两个方面,第一是减少河东运司的盐税数额,每引税费下调了四分之一,让利给盐商,使得这些盐商能够有喘息之机,同时在山西、大宁等处,开盐马互市,效仿三边的花马池互市,准许解盐和蒙古人交易,交换马匹。

这也是变相的对于晋商的补偿,因为盐和茶叶一样,对于蒙古人是极为重要的物资,也是朝廷严厉禁榷的物资,在蒙古人的日常生活中,盐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蒙古地区气候干旱,草原广袤无垠,这里的人们主要以畜牧业为生,饮食结构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。盐,作为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必需品,对于以肉食为主的蒙古人来说,更是不可或缺。它不仅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,维持体液平衡,还能为人体补充因大量出汗而流失的盐分,增强体力。

蒙古草原自身却无法产盐。蒙古地区虽然自然资源丰富,但盐矿资源却极为匮乏。蒙古人想要获得食盐,就必须通过大明,主要是和大明交易互市,换取食盐。

朝廷之前只在三边花马池开设了盐马互市,官市采取定额交易模式,由朝廷指定盐引配额与马匹质量标准。民市交易范围更广,除战马外还包括蒙古皮毛、汉地布帛等物品。按朝廷官价,规定上等马匹配换盐引一百引,下等马匹按比例递减。

不要小看小小的食盐,陕西商帮通过参与盐马贸易积累巨额财富,如富平李月峰家族通过输粮换盐引成为陕北首富,高陵刘锡组建商队专门从事边贸运输。该制度推动定边成为西北重要贸易枢纽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